这话惠郡王党当然不爱听了:“宗室子弟有很多,崇郡王到底年轻了些,此战宜全胜,不可败,否则必定使贼子心生野望!还是换年长些的王爷或世子比较稳妥。”“后继有人”的话都说出来了,惠郡王党能不反对么!
不过他们让其他宗室领兵出战的建议却被冷遇了——无论是敦王、桂王、济王还是寿王,总之这些人全部众口一词的推脱!
宗室虽然不知道新君的真实心意,又不是傻子。江崖霜即使做不成皇帝,也肯定会是重臣,惠郡王可是打小出了名的疼弟弟!而且他们这些人,早年都跟新君父子争权夺利过,多多少少存着罅隙,能有今日已经不容易,还要继续掺合新君父子之间的烂摊子,这不是找事是什么?!
这种情况下,脸上一直淡淡的看不出来喜怒的新君终于表态:“那就崇郡王吧!”
……待江崖霜受命而去,新君跟前的内侍笑眯眯的追上永义王等人:“诸位何必沮丧?崇郡王再能干,到底储君才是正经贤德皇子才可以担当的!”
这话在永义王等人听来,那当然是新君暗示小儿子做得再好,到头来也不过是给大儿子做垫脚石!
由于新君同意岷国公的建议而引起的一点疑心也就消去了。
这点疑心消除了,不久后江崖霜理所当然的率兵平定京师、堪堪要诛尽叛军之际,正缓缓回京的队伍里发生惊天之变也不奇怪了——
永义王等人假借有紧要国事需要单独觐见新君,却是趁机悍然行刺、幸亏当时“太子妃”也有事情要禀告新君,听说永义王等人前来,“太子妃”以国事为重,没来得及说就避让到了里间,听到动静不对,冲出来救驾,这才让新君躲过一劫!
当然,“太子妃”自己,却死在了卑鄙的永义王等人手中!
事情发展到了这里,接下来就水到渠成了。
始终被瞒在鼓里的惠郡王对于母亲死在自己岳父手里耿耿于怀,再次提出不愿意继承大宝——这一次,新君终于点了头!
惠郡王党如丧考妣——虽然大部分惠郡王党被“太子妃”为救驾而死这件事卷了进去,但剩下来的人还抱着万一的指望,认为新君那么宠爱惠郡王,即使再看重夫妻之情,也不可能把惠郡王党一网打尽,这样惠郡王还怎么跟崇郡王争?
所以他们还有机会。
……他们正琢磨着将京师叛乱跟崇郡王党联系起来,好打压江崖霜刚刚平叛的风头,也是侧面催促新君赶紧立惠郡王呢!
结果惠郡王再次提出不愿意受册东宫不说,他这次还抬出了亡母——新君这次还答应了!!!
这对于惠郡王党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到这时候,也终于有人反应过来,他们是被新君坑着了!但又有什么办法?
惠郡王做储君的资本,除了既嫡又长外,本来就不多。他辞大位还不是一回两回了,新君表示他也是尊重儿子的想法——再说这种兄弟友爱也恰好证明了天家的道德水准么!
而且惠郡王都没正式受册为东宫过,没有正式名份,新君说要换人,都不要解释的,直接私下约谈了几个老臣,次日就提出自己年纪大了,儿子孙子也长起来了,得立太子了——他觉得小儿子不错,不知道百官怎么看?
百官还能怎么看?不说重臣带头投赞成票——就说这么些事情下来,再看不出来人家是扔嫡亲长子出来做幌子,那也白混到现在了!
这种时候反对,不是在给自己还有全家招灾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