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望洋的中部,霍瓦依群岛🟉🛑以南,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旗舰“刘长勋”号。
虽然帝国海军还有2艘专职旗舰,但是分配给东望洋舰队的那艘,一直留在那球港,只是在一年一度的舰队⛶🞸对抗演习的时候才会离开码头,载着舰队司令官,以及1🍖00多名参谋官兵出海活动几十天。
因为舰龄超🝨过了30年,所以帝国海军不再对其进🄟⚟行现代化改造。
特混🔭🃴🜄舰队的旗舰依然是司令官🖦🔳坐镇指挥的航母。
战后几十年里,帝国海军舰队编成与战术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大🁿体上经历了三次变革。
第一次变革发生在大战结束之后。
大战后期,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就已🃋🖎诞生,还被迢曼空军派上了战场。因为战局在协约集团掌握之中🞌💱🕫,战略优势也极为明显,加上喷气式战斗机的航程偏短,所以没有得到帝国的重视。
直到大战结束,在空军成立之后🔇⚄,才装备了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
短短几年🄽🃁之🝨内,也就是在🞤🖈🐬新历110年前后,喷气式战斗机就淘汰了空军装备的所有活塞螺旋桨战斗机,统治了天空。
只是,海军没这么幸运。
虽然在战后研制的喷气式战斗机,解决了很多性能缺陷,比如说“战-1a”,即帝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作🕯🍉🆑战半径达到了700千米,后来的改进型在携带2具副油箱之后超过1000千米,但是与活塞☬🂡螺旋桨飞机比,喷气式战斗机还存在一个非常突出,对海军航空兵来说完无法忽视的问题。
着陆速度太大,允许的最小速🖦🔳度远远超过了活塞螺旋桨飞机。
空军的战斗机,可以在长度超过🔇⚄2000米的跑道上降落,因此着陆速度快一点,不算是大不了的问题。
海军的舰载战斗机,就没这么幸运了。
因为飞行甲板长度有限,所以舰载机的😻着陆速度得足够的低🀤。
对大战期间建造的航母,尤其是几十艘“🌄行省”级大型航母来说,这个问题显得尤其的突出。因为飞行甲板受到舰体长度的限制,没办法延长,所以就算这些航母在战后陆续接受了现代化改进,用上了斜角甲板,着陆区的长度也不够,必须对舰载机的着陆速度做出严格限制。
这样一来,低速性能糟🜮糕的喷气式战斗机根本没法上舰。
结果就是,在帝国空军,乃至球空军都进入,或者即将进入喷气时代的时候,帝国♉🆧海军航空兵🖎👡依然在使用活塞螺旋桨飞机。
帝国海军的影响力,在这几年跌到了谷底。
因为活塞螺旋桨🕧🟀战斗机性能太差,没法确保舰🗂😶队制空权,还一度出现了“航母无用”的论调。
这个时期,帝国海军唯一能够依🔇⚄靠的,😻也就是在大战期间累积下来的家底。
舰载战斗机不够好,只不过航母有几十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