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草坊>历史穿越>影视世界从药神开始 > 第一三一二章 晋陵市
    毕竟业务员不是只能赚二百多块钱,真按照提成标准无限执行,一个月赚一万都有一大把。研发人员搞出来的东西,弄出来的专利,给晋陵赚了那么多的钱,一个月赚十万也能做到。哪怕一些职工改良的一道程序,也能给厂里提升效率,更多的赚钱,一个月也该赚几万。

    王言事实上的压制着晋陵的精英,剥削着他们的价值,来贴补更广大的晋陵人民。

    不过晋陵对这些人也不薄,本身已经很优渥了。要地位有地位,要名声有名声,要待遇有待遇,总体还是保证着均衡的。

    在晋陵,人要纯粹,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晋陵会善待每一个晋陵人民,都能受到集体的光芒普照……

    晋陵仍旧在进行着高速的发展,路越修越远,楼也是越建越高。

    因为晋陵没有等到电梯降价,自己开始做起了电梯。以前是一栋六层,如今却是已经一栋九层了。面积、格局也都是一样的,就是高了三层,一栋楼多装了一半的人。

    盖楼的好处就在这里,楼盖高了,容纳的人就多了,分房的速度就快了,人民干活也更高兴了。每天拿着晋陵报纸,翻看着职工房的进度,盘算着什么时候能到自己家。

    当然这些盘算的人都是新并入进来的两县的人民,原本的晋陵人民已经全都住进了楼房。新来的人民,有的到了晋陵这边,有的到了工业区那边,还有的农林牧渔的工作站等等,这些全都要用人的。

    其实工作站除了远一点儿,没什么不好的,厂里也给盖了楼,还配厨师做大锅饭,一应的生活物资、店铺也都齐全。毕竟是管一大片地方的,少的几百人,多的上千人聚居。老婆孩子也在,学校也有,还有警务站,什么都不缺,什么也不差。

    就是没有城里那么热闹,但是工作站的仓库里停的全是农机,闲了开上拖拉机进城玩一玩,还挺潇洒的。

    当然现在这些人没那么多的感觉,才脱离了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怕转而开始大规模的机械耕作,他们也没有觉得土地是多么好看。

    不过再发展二十年,王言相信农林牧渔的工作会是晋陵年轻人的抢手工作,因为他们已经开始需要感受生活的美。偶尔申请调岗去种种地,摘摘果子,养养鱼,也不失为一件享受的事。

    晋陵赚钱的业务越来越多,生产力也越来越高,哪怕是拥有百万人口,可去除了老弱病残,满打满算也就是七十万的劳动力而已。

    而晋陵的产业众多,工厂规模全都在扩张。纺织、家电、钢铁、肉食、半导体、纺织机械、农用机械、摩托、汽车、饮料、食品、造纸、化工、学习用品、文艺,还有农林牧渔及其链路上的产业,更有县内大量的基础、公共建设,电力、水力,还有医院、教育等等。

    还要再算上政府的公职人员,以及维稳所需的数目众多的警察、民兵,维护安全的消防、森林部队等等。

    如此七十万劳动力分摊到各处,随着生产力释放出来,人力根本不够用……

    八三年开始三县的合并工作,到八六年底,三年时间,实现了晋陵的农业机械化,梳理了农林牧渔工作。与此同时,也初步实现了农村人口进城。尽管大多数人还是住着板房,但确实释放了劳动力进入到工厂,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而在八五年的时候,晋陵就发现了劳动力不够的事实。因为晋陵要建设的东西太多了,光是基础、公共建设,就占用了大量的劳动力。

    毫无疑问,相比起让人们搞建设,不如让人民搞生产来的划算。

    于是又如同之前的那次一样,晋陵跟省里要人,省里向各县摊派人数,开始了省内的农民工流动。到了八七底,原本的晋陵十余万的工程队的晋陵人,全部分散流入了各个工厂,晋陵工程队的晋陵人只有几千个,他们带领外来的农民工干活,同时也进行监督,保质保量的完成建设任务。

    而这个时候,晋陵做建设的工人数量,已经达到了近四十万人。

    这一次晋陵真是一天变一个样了,内部的道路修到了各个农林牧渔的工作站,甚至是田地之间方便运输的道路,也都是柏油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