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草坊>青春都市>大明武宗之正德风云 > 第二零九章 交趾大融合
    ……

    次日酒醒之后,朱厚照就亲自为朱宸濠践了行,再三嘱咐沿途务必要保证好宁王殿下的人身安全,以防有人嫁祸于自己。

    送走了便宜叔叔,王守仁也来到了朱厚照的帐中。

    “陛下,您吩咐的事臣已经做好了。”

    “这群叛军共计十四万余人,其中三十到四十的青壮共计九万余人,青壮中通水性的共有三万余人,大部分都来自上饶一府,识文断字的也有三万余人,所有人臣已经命人登记造册完毕,陛下随时可以启用。”

    “剩下的五万人中,未满十七的共有三万余人,年过四十的有两万人左右,也全部登记完毕。”

    果不其然,圣人办事就是让人放心啊,不但造成了自己交代的三项任务,还更加细致的统计出来青壮中的人群属性,供自己参考。

    “王卿家,辛苦你了,这次平叛中,你的功劳至少可以排进前三,朕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个有功之人,有识之士的。”

    看着阶下的王守仁,朱厚照心中有些愧疚。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此次朱宸濠的叛乱根本就等不到自己前来平叛,而历史上如今的王守仁也不是在湖广,而是在江西。自己唯一的功绩就是把被捉住的朱宸濠放了重新抓了一次,想想的确有几分昏君作风……

    是自己打乱了这一切,将王守仁擢升破格提拔为湖广布政使,是自己要提前动盐务,动了叶家的这块大蛋糕,才让叶贽狗急跳墙怂恿朱宸濠提前作乱的。

    兴许是天意弄人,本该参与的王守仁依旧阴差阳错的参与了此事,自己随意调动的湖广布政使刚好与江西接壤,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自己始料未及的。

    而王守仁,本该在叛乱结束后因军功受封为新建伯,而现在首功却被自己给夺了,由于大明朝“非军功,不封爵”的规矩,就算是论功行赏封爵,受封的也只会是胡彪而不是王守仁。

    胡彪却是在这件事上出力不少,受封也是理所应当,可总感觉这样一来总有些亏欠王守仁,朱厚照只好考虑要如何弥补一下这位大圣人。

    “陛下,国事本就为臣的分内之事,为君主分忧更是臣子之职,又何来辛苦不辛苦的说法。”

    “好啦,论功行赏的事情稍后再说,先来谈一谈手头的事情吧。”

    “伯安啊,依你之见,朕既然已经答应宽恕这十多万人的罪行,那么该如何处置他们呢?这可是十多万人,就这么放了容易引起骚乱,不放又徒费钱粮,朕实在是为难啊。”

    王守仁思索片刻道:“陛下,依我看,不妨将这群人安排一些工作,这群人大部分本就是农民出身,干别的或许不行,但要是让他们去干农活,必定是一把好手。”

    “如今土豆的种植推广已经步入正轨,此物对我大明的好处也是人尽皆知了,朝廷当下要做的就是将土豆推广出去,推广至大明全境,造福更多的人。”

    “既然如此,何不把这群人调遣去负责土豆的推广种植呢?如此一来,既解决了地方上人手不足的问题,又能解决这群人的归属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听了王守仁的话,朱厚照立马就引起了一阵共鸣,也许这就叫英雄所见略同吧,当即就点了点头开了口。

    “善!卿家所想与朕无二也。依朕看,那迟暮之人对国家已经没了丝毫的威胁,倒不如让其告老还乡卸甲归田,也能全个忠孝之名。”

    “那不识字的青壮,约有五万余人,既然不识字,那么心思也相较而言单纯,较为好管控,那么正好可以将其输送至交趾,促进两国人民的交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