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婢遵旨!”
……
次日早晨,杨廷和带领一干重臣在鸿胪寺外等候朱厚熜,不料此子年纪轻轻竟如此谙熟人情世故,早已经在门外等候杨廷和等人,见状诸臣不由大喜。更有人言“兴献王之子果真知书达理,礼贤下士,当今陛下不及其半分!”
走近一看,此人是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生的倒是相貌堂堂,站立于鸿胪寺外亦是沉稳如山,见到诸臣前来竟不顾自身王位之尊主动上前行礼,:“小王何德何能,让诸位国之栋梁前来相迎,惭愧至极,惭愧至极。”
言行举止无可挑剔,十五岁的少年竟无半分惧色,诸臣见状愈发称赞起来。唯有杨廷和眉头一挑,觉得自己有些“引狼入室”了。
定了定心神,杨廷和上前道:“安陆至京舟车劳顿,殿下受苦了,不知鸿胪寺招待殿下是否满意?”
只见朱厚熜抬手一礼道:“想必这位就是当朝首辅杨大人吧,如今天下承平,国泰民安,实为大人之功也,厚熜在此替皇兄及先皇谢过大人了。”说着便要躬身行礼,杨廷和见状立即健步上前扶起朱厚熜。
“此乃介夫分内之事,殿下严重了。今日我等前来,便是迎接殿下入宫觐见太后娘娘,以安天下。时候不早了,还请殿下启程。”杨廷和看向那皇城。
“杨大人请,诸位大人请。厚熜初至京师,尾随诸位其后便是。”朱厚熜抬手道。
……
众人行至皇城前,朱厚熜问道:“皇城城门众多,不知厚熜应以哪道门进宫,还请诸位大人指点。”
“殿下,据礼部华殿。”礼部尚书张升回应。
不料朱厚熜不满,他对其右长史袁宗皋说:“遗诏以我进京嗣皇帝位,非皇子也。若为帝,当以大明门入宫。小王久居安陆,不通礼节,只知祖制不可违,还请诸位大人另择贤明。”说完便转身要走。
这可急坏了诸臣,谁也没想到一个年仅十五,出身于可称为“乡下”的半大小子竟有如此城府,况且人已到京师,总不能叫人再回去吧,朝廷政令岂能朝令夕改。
好在杨廷和久居宦海,对张升道:“还请礼部尚书先行送殿下回住所,待我入宫禀明太后再来请殿下入宫,届时必令殿下满意。”
“那就有劳首辅大人了,非小王重虚礼,实为祖宗礼法不可废也!还望诸位大人海涵。”说罢,朱厚熜便径直往回走。
……
回到杨府,户部左侍郎说:“没想到此子竟有此等远见,世事无常,世事无常啊!”
“不知当下该如何处置?”吏部右侍郎杨友看向杨廷和问道。
只见杨廷和捋了捋长须,喝了口茶道:“如今可谓是骑虎难下了,兴献王之子既已至京,且诏令已下,便由不得我等反悔了,姑且从了他罢,以免夜长梦多。”
“首辅大人英明,我等皆以大人马首是瞻!”众人答到。
“对了,陛下病情也该入病入膏肓了吧,李院判,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