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里的谢迁本来就是个急性子,两人平日里就会时不时发生争执,要是让两人一同进了内阁,能否融洽相处是个很大的问题。
最后剩下的就是吏部尚书王鳌了,此人也是自己当年在詹事府读书时候的恩师,而且是享誉天下的第一清廉之人,要不然也不会将自己唯一的儿子送到云南那个“破地方”了,论才能和品行,此人都是上上之人。
况且在这次扳倒刘健的过程中,此人出力不少,按理来说也应该给他一些奖赏了,此人和李东阳,谢迁也合得来,若是让此人进入内阁,的确能省心不少。
思索了一会,朱厚照觉得,王鳌确实是不二人选,只是还有另一个问题放在了自己面前:这样做自己很可能又扶持出一个刘健出来。
而且内阁三人亲密无间,这不是让好不容易被自己打趴下的文官集团早日恢复元气吗纯粹的属于“资敌”。
一想到这群文官团结一致,羽翼丰满以后又要对自己做的事情七嘴八舌,指手画脚,朱厚照就是一阵苦恼。
不补阁臣不行,补了阁臣给自己挖坑,唯一的办法就是再让一名自己的棋子一同进入内阁,免得其出现一团和气的局面。
可是放眼京城,哪里还有合适的人选啊,入阁和弄个刑部尚书可不一样,这必须是经过百官同意妥协才行的,有资格进入参加选拔的,势必都不会心甘情愿做自己的门下走狗。
看了看自己身旁的刘瑾,朱厚照有些心动,想起了自己之前那一句“是不是刘公公也可以进入内阁一同处理政事呢”,自己就觉得有些心情激动。
把自己的家奴,一个太监弄进内阁,这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手笔啊,只是自己死后会被骂成什么样,朱厚照就不敢往下想了。
重点是,自己放一条狗进入内阁,是为了避免出现三人一团和气,形成一言堂的局面,而不是进去捣乱的,不然整个大明都将受到影响和波及。
自己要的是,平日里可以和三人一起和谐相处,为大明的建设出一份力,但在自己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出来,发挥自己阁老的作用。
并且还能够用自己的阁老身份,完结瓦解甚至控制文官集团,成为新一轮的文官集团掌舵人,为自己提供服务,那才叫一个畅快呢
突然,南京二字出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太宗皇帝就是牛啊,早早的就为自己养好了狗,南京城里的那几位,各个都是心思活络之人,论资历和能力,都不算平庸,在朝廷里也还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天下也还有大量的门生故吏。暂时没点能力,也没资格去南京城坐冷板凳了。
在南京城熬了这么久,这群人的傲气早就被消磨得一干二净了,所谓的气度和傲骨也早就被抛之脑后,不然当时几人也不会上书请求自己迁都南京城了。
要是从南京提拔一人进京,刚好可以接替江若琉那只白眼狼的刑部尚书一职,再直接以刑部尚书的身份一步入阁。
此等恩荣,必定能够牢牢的将此人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为自己所用,到时候自己担心的问题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六人之间思来想去,朱厚照首先排除了王华。这人本来就有个叫王守仁的儿子,自己又是堂堂的状元出身,若是有心在朝廷,也不至于现在还在南京养老。
这样的人,就算自己对他有再大的恩荣,也不可能为自己所用的,就算他愿意,朱厚照也要考虑王守仁和自己的关系啊,要是因为一个阁臣破坏了和一个圣人之间的友谊,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思来想去,朱厚照最终将目光放在了南京吏部尚书王养廉的身上。
当初是此人牵头组织南京城的官员邀请自己迁都南京,为自己化解了不少的麻烦,打了京城里这群人一个措手不及,那么就能够说明此人是有心投靠自己,为自己所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