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草坊>奇幻玄幻>锦绣未央小说全文阅读 > 三十五章 、兵部门外的争吵
    张家玉和汪克凡一直聊到深夜,告辞回到自己的住所,乘兴铺开笔🉓墨纸砚,点点刷刷,笔走龙蛇,连着写了两封疏文和一份奏本,修🔰🄍改润色了一遍后又重新誊写,过了三更天才上床休息,但是脑子里过度兴奋,反复回忆着和汪克凡谈话的细节,过了好长时间才迷迷糊糊睡着。

    心里有事睡不沉,早上天刚亮,他立刻就🕱醒了🀙☴🃨过来,匆🝪🎁🎈匆收拾一番,随即赶往兵部衙门。

    朝💉廷刚刚重建,条件简陋,六部衙门还没有自己的官署,都挤在丁魁楚原来的总📽☪🂍督府里面,至于六部之外的一些小衙门,比如通政司、詹事府什么的,连总督府都挤不进去,就在附近占用民房办公。🋞🚚🔀

    虽然天色尚早,来上班的文武官员却已经很多了,大小九卿,六部长官,侍郎和郎中等等,彼此碰到了都要下轿行礼,官小的站在路边,等官大的先🝑🊚🐴走,来来往往,热闹非常。

    张家玉是🎓🐦兵部给事中,按照官场上的规矩,还不到坐轿子的资格,只能骑马上下班。他刚刚拐进街口,就不断碰到熟人长官,见到来往的大佬太多,只好翻身下马,把缰绳扔给家人,拱手也🐦站在路旁。

    “早知道这个样子,应该晚点来了。”张家玉心里有些烦躁,他🚝🔕平日里不在兵部衙门上班,不了解这里的情况,今天一大早赶来,就是不想引人注意,悄悄把该办的事情办了,不料他早别人也早,反而碰到了上班高峰。

    来往的官员都是满面红光,谈笑风生,张家玉旁边还有好几个低品小官,每次路过一个大佬,他们就会嘀嘀咕咕地议论:某某大佬刚被提拔为礼部侍郎,仁🟆🚻兄肯定会跟着高升,🂣某某大佬即将出任大理寺卿。贤弟八成要换个衙门高就了……

    张家玉这才反应过来,朝廷各🋑😫个衙门都在忙着设置机构,安排官职,难怪大家如此勤勉。

    这种事情一向和他无关,张家玉左右看了看🝂🈔♦,有意向后退了两步,躲在那几名小官的后面。但是。有很多人已经注意到他了,不时向这边指指点点,互相还低声说着什么,脸上的表情各式各样,但都不怎么友好,轻蔑、戒备、冷淡、敌视。不一而足。张家玉只低着头,一声不吭……

    在历史上,张家玉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为了抵抗满清以身殉国,但生前的声名却很差,仕🅫途也非常坎坷。

    这里面的原因,还要从崇祯十七年🈭说起。当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张家玉投降了大顺军,成了仕途上的重🉻🌣大污点,后来逃到了南方,还因此被关进了大牢。

    等到隆武帝🏭🝖上台之🔅♲🌑后,张家玉被任命为🀼🂅🌖兵部给事中,在江西和揭重熙等人并肩作战,曾经打败过金声桓的部队。后来在战场上负伤,回到福建后遭到排挤,被迫告假返回东莞老家。

    接下来就是隆武帝汀州遇险,苏观生准备拥立唐王,作为苏观生的东莞老乡,张家玉也参与🖄了这件🇐🗪🞙事,后来发现隆武帝没有死。张家玉的处境更加尴尬。

    在南明朝廷里,投降过大顺军的官员,都是“顺案”的罪臣,被所有派系排斥打压。张家玉又参与拥立唐王,又犯了重大的政治错误……他本来把希望放在苏观生身上,但是苏🂣观生刚刚出任两广总督,一切以稳定为主,对广东官场维持现状,只带了少数亲信幕僚上任,张家玉就被彻底晾了起来。

    名义🗫🞥上他还是兵部的给事中,但因🈭为请长假,在兵部已经没有实际的位置,除此之外,他还挂着一个“🉻🌣监督总理”的头衔,却不属于朝廷的正规官职。

    所谓“监督总理”,是隆武帝派给他的一个临时任务,让他到广东筹措兵饷,以支援赣州战役。张家玉也不负♡🉿重任,奔走于潮汕和惠州地区,招降了好几🁢🇠🙿万农民军,当然,这些农民军的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是福建江西败退下来的义兵,更多的则是当地的山贼土匪。

    他从这几万人里挑了一万精壮,操练一番准备🀙☴🃨支援赣州,不料赣州战役进展神速,张家玉还没出兵,就接到了赣州战役胜利的消息,这一万义兵📒🚒💸如何安置,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赣州战役既然已经结束,朝廷里用不到张家玉的义兵了,不愿继续拨发粮饷😣🃑,张家玉却在这支部队身上花了很多心血,舍不得就这样解散,到处奔走讨要粮饷,想带着这支部队到🏷🞰抗清前线作战,但是他的人缘实在太🕺🎨差,处处碰壁,走投无路,最后才求到了汪克凡头上。

    汪克🗫🞥凡对他很热情——张家玉不仅是著名的民族英雄,而且在政治上比较务实,在军🆺事上也有一定能力,是🀡♹十分难得的人才。

    在政治上,张家玉对农民军却一直很同情,曾经和李自成合作,和江西义兵合🍯作,和广东义兵合作,在封建士大夫之中,这样的开明人士非🍥常难得。

    在军事上,明朝大多数文官都一窍不通,但🝂🈔♦也有个别人会打仗,张家玉就是其中之一。他不仅在江西打败过金声桓的部队,在历史上还对🏀🖾抗李成栋入侵广东,带着一群乌合之众和清军奋战,在局部甚至取得过胜利,最后虽然兵♝🉖败生死,也是虽败犹荣。

    张家玉在广东混不下去,又有志报国,一心🝂🈔♦要去前线与清军作战,和汪克凡一拍即合。汪克凡对他只提了一个要求,把一万义兵裁减到两千人,择其精锐独🟆🚻设一营,就会为他提供将来的粮饷。